非洲豬瘟病豬主要臨床表現差異較大,不易識別,通常有以下幾種或全部典型癥狀,包括高熱、嘔吐、腹瀉或便秘,有的便血,虛弱、難以站立,體表不同部位(尤其是耳、鼻、腹部、臀部)皮膚呈紅色、紫色或藍色,有的咳嗽、呼吸困難,母豬流產、產死胎或弱胎。依臨床癥狀程度不同,可分為超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型和慢性型。
1. 超急性型:無癥狀突然死亡。
2. 急性型:體溫升高至42℃,沉郁,厭食,耳、四肢、腹部皮膚有出血點、發紺。眼、鼻有黏液膿性分泌物,嘔吐,便秘,糞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蓋,或腹瀉,糞便帶血。步態僵直,呼吸困難,病程延長則出現神經癥狀。妊娠母豬在妊娠的任何階段均可出現流產。
3. 亞急性型: 癥狀較輕, 病死率較低, 持續時間較長。體溫波動無規律, 常大于40.5℃。呼吸窘迫, 濕咳。關節疼痛、腫脹。病程持續數周至數月, 有的病例康復或轉為慢性病例。
4. 慢性型:呼吸困難,消瘦或發育遲緩,體弱。關節腫脹,局部皮膚潰瘍、壞死。通??纱婊顢翟?, 但很難康復。
急性ASF的臨床癥狀(來源:非洲豬瘟現場排查手冊)
非洲豬瘟的剖檢癥狀
部分首次發生非洲豬瘟的養殖場,豬群發病非常急,最急性型不表現任何癥狀而突然死亡,無特征性剖檢病變。通常,最明顯的剖檢病變是:
Ø 脾臟顯著腫大,一般情況下是正常脾的 3-6倍,顏色變暗,質地變脆;
Ø 淋巴結 ( 特別是胃腸和腎 ) 增大、水腫以及整個淋巴結出血,形態類似于血塊;
Ø 腎臟表面瘀點 ( 斑點狀出血 )。
剖檢變化還可能包括:
Ø 皮下出血;
Ø 心包積液和體腔積水、腹水;
Ø 心臟表面 ( 心外膜 )、膀胱和腎臟 ( 皮質和腎盂 )的出血點;
Ø 肺可能出現充血和瘀點,氣管和支氣管有泡沫,嚴重肺泡和間質性肺水腫;
Ø 瘀點、瘀斑 ( 較大的出血 ),胃、小腸和大腸中過量的凝血;
Ø 肝充血和膽囊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