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異食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管理不當:飼養密度過大、飼養空間狹小、飲水不足、同一圈舍豬只大小強弱懸殊、爭奪位次等是發生異食癖的誘因。
2、環境因素:冬秋季節發病率比較高的原因可能是干燥和高塵環境導致了豬煩躁并出現攻擊行為。如舍內溫度過高或過低,通風不良及有害氣體蓄積,豬舍光照過強豬處于興奮狀態而焦躁不安,豬受到驚嚇、天氣的異常變化、豬圈潮濕等均會造成豬產生不適感最終引發啃咬等異食癖。
3、個體差異:同一豬圈內如果飼養不同品種或同一品種間體重差異過大的豬,因品種和生活特點差異,互相矛盾、相互爭雄而發生咬架。
個體之間差異大,在占有睡覺面積和搶食中常出現以大欺小現象。
4、疾病因素:豬患有虱子、疥癬等體外寄生蟲時,可引起豬體皮膚刺激而煩躁不安,在豬舍摩擦而導致耳后、肋部等處出現滲出物,對其他豬產生吸引作用而誘發咬尾。豬體內寄生蟲病,特別是豬蛔蟲,刺激患豬攻擊其它豬。豬只體內荷爾蒙刺激導致情緒不穩定也可發生咬尾現象。
5、營養水平:當飼料營養水平低于飼養標準,滿足不了豬生長發育的營養需要時,可導致咬尾癥的發生。另外,日糧中的各種微量營養成分不平衡,如日糧中鉀、鈉、鎂、鐵、磷、鈣、維生素的缺乏或者不平衡也會造成此癥。
6、本身天性:豬愛玩、愛動,在環境舒適時,小豬咬其它豬的尾巴并相互模仿,豬的模仿性是豬發生異食癖而引發大群異食癖的原因之一。同時因破皮與流血等外傷,又引發豬相互咬架。
豬異食癖有哪些癥狀?
1、豬患異食癖表現為咬尾、咬耳、咬肋、吸吮肚臍,特別是喜食雞糞、食尿、拱地、啃木棍,有鬧圈、跳欄等現象。
2、相互咬斗是異食癖中較為惡性的一種,表現為豬對外部刺激敏感,舉止不安,食欲減弱,目光兇狠。起初只有幾只互相咬斗,逐步由多頭參與,主要是咬尾,少數也有咬耳,被咬豬尾部脫毛出血,豬群進而對血液產生異嗜癖,危害逐步擴大。被咬豬常出現尾部皮膚和皮毛脫落,影響增重,嚴重時可繼發感染骨髓炎和膿腫,若不及時處理可并發敗血癥等,從而導致死亡。
如何防止豬異食癖?
1、調節影響平衡。預防本病的發生首先要改善飼養管理,給予全價日糧,保證日糧各種營養充足,比例適當。如果日糧中缺乏蛋白質和某些氨基酸引起的,應在原日糧中添加魚粉、血粉、肉骨粉和豆餅等;缺乏維生素可多喂青草或青飼料,補充酵母、谷芽等富含維生素的飼料以及電解多維或復合維生素。
2、避免應激。同一圈豬只個體差異不宜過大,應盡量接近;飼養密度不宜過大,豬的飼養密度一般根據豬舍大小而定,原則是以不擁擠、不影響生長和能正常采食和飲水為宜,冬季密一些,夏季稀一些。調控好豬舍內的溫度,光照不可過強,加強豬舍通風,避免糞便污染、空氣污濁等因素造成的應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