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窩產仔數的增加給仔豬斷奶前存活率帶來壓力。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仔豬剛出生后,自主調節體溫的能力還較差。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保溫燈和仔豬在產床中的位置是否影響仔豬斷奶前存活率進行了研究。試驗包括來自87窩的1053頭仔豬,母豬按胎次分組,分為四個處理:
處理1:保溫燈和仔豬都放在母豬乳房側。
處理2:保溫燈放在母豬背側,而仔豬放在母豬乳房側。
處理3:保溫燈放在母豬乳房側,而仔豬放在母豬外陰處。
處理4:保溫燈放在母豬背側,而仔豬放于母豬外陰處。
仔豬出生時,收集每頭仔豬的體重和直腸溫度,對每頭仔豬的胎糞著色程度和臍帶完整性進行評估,然后對每頭仔豬進行編號。仔豬出生后30分鐘、1小時、2小時和24小時,收集其直腸溫度。并在仔豬出生后24小時進行再次稱重,并且在整個哺乳期每周進行一次稱重。
使用SAS軟件來評估保溫燈位置和仔豬位置對仔豬初乳攝入、生長和存活的影響。并研究了不同初生重的(超過1.0kg、1.0-1.5kg以及超過1.5kg)仔豬對不同處理的反應是否有差異。
結果發現,四種處理中,僅第3組(保溫燈放在母豬乳房側,而仔豬放在母豬外陰處)仔豬的直腸溫度在出生后30分鐘有降低的趨勢,除此之外沒有觀察到其他差異。研究人員說,這種差異更多的是受仔豬位置影響,而不是由保溫燈位置,因為無論保溫燈的位置如何,被放在母豬外陰處的仔豬在出生后30分鐘的體溫都要比放在乳房處的仔豬低。
與放置在母豬外陰處的仔豬相比,放在母豬乳房處的仔豬出生30分鐘后的體溫更高,可以更快地找到乳房開始吮吸,而這與保溫燈位置無關。但是,這種優勢并沒有導致初乳攝入量、哺乳期平均日增重或仔豬存活率的增加。
最后,研究人員指出,與體重較重的仔豬相比,初生重≤1.0kg的仔豬死亡率更高(7-12% vs 39%),但無論是保溫燈位置還是仔豬位置都沒有改善低初生重仔豬的存活率或日增重。仔豬初生重是初乳攝入量、哺乳行為和斷奶前存活率的最大驅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