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房養豬作為全新的養豬模式,存在著利與弊。在這種新模式中,我們首先也是最需要解決的就是如何平衡人員效率和生產效益的問題。本文將分析樓房養豬的現狀與挑戰,和大家分享如何優化關鍵節點操作SOP流程和2023年樓房養豬的主要研究方向。
樓房養豬的現狀與挑戰
1.樓房養豬模式是未來集團豬場發展的一種新模式
2.樓房養豬和平層養豬有區別,但其中的繁殖生產管理都一樣
①優劣勢不一樣:三大優勢分別是節約土地、人員和成本管理方便、有利于生物安全防控,三大劣勢分別是需要高投入和高效率、硬件和軟件不成熟、對員工能力要求高;
②設備設施和結構不一樣:溫度控制難把控、皮膚病難控制、料量難控制。
3.效率和效益的平衡是樓房養豬最普遍的問題之一
①每層人員有限;
②批次化生產技能要求高;
③大產大配勞動強度高;
④生物安全消耗大量時間;
⑤哺乳舍要求單兵作戰能力強;
⑥配懷舍要求團隊協作能力高;
⑦招人難,留人更難;
4.總結
解決樓房養豬中人員效率和生產效益的平衡問題是提升生產成績的關鍵,那么樓房養豬就是高效養豬。
樓房養豬階段性研究成果解讀
1、優化同期發情喂藥操作流程
后備母豬定位欄飼喂烯丙孕素對復配率影響統計
建議使用一杯飼喂法,即減少交叉感染風險,又能讓母豬不拱料全部吃干凈,從而提高復配率。
2、優化發情鑒定操作流程
斷奶母豬誘情時間對繁殖指標的影響統計
建議斷奶后第二天開始誘情,提高母豬繁殖成績。
3、優化輸精操作流程
流程為:清潔、插外管、插內管、輸精、拔管、記錄,把握輸精節律非常重要。核心人員插內管把控節律,5-6人為一組流水線操作。
4、優化膘情調整精準飼喂流程
①分為生殖營養補充期、膘情調整期、乳腺發育期、全面攻胎期四個階段;
②目標:只在膘情調整階段調膘75天前膘情調整到16-18 mm;
③膘情不正常的豬,固定每次大配前15-18天調料一次,每次調整0.25 kg;
④針對膘情不正常的豬,進行標記、測膘和及時調整料量。
5、優化接產助產流程
①人員提前分工,設立接產小組
②做好同期分娩
同期分娩對繁殖性能的影響
實際生產中分娩周期越長斷奶后子宮炎癥越嚴重,建議批次分娩控制在3天內分娩完。在預產期115天的上午頸部肌肉注射2ml氯前列烯醇加上2ml生理鹽水。
③優化接產助產步驟
使用干燥粉擦凈仔豬全身的粘液,快速放入保溫燈下;
記錄好產仔間隔時間異常仔豬情況、排胎衣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助產。15分鐘不產仔觀察母豬產仔狀態,對母豬進行按摩乳房踩肚子;半個小時不產仔,將母豬趕起來,使用輸精探小豬,灌半瓶宮炎凈;45分鐘小豬不下產道對母豬進行輸液(酌情使用小劑量縮宮素)和產道有仔按照掏產流程進行掏豬。
6、優化子宮炎控制流程
①三級評判是基礎
產后三級評判能減少母豬子宮炎癥比例,因為這樣的話產后能直接能找出異常母豬,強化護理,做了三級評判能持續跟蹤和及時治療母豬。
②子宮復舊是關鍵
建議胎衣排出后使用宮炎凈灌注促進子宮復舊,它能鎮痛止血,化瘀消腫,促進子宮黏膜修復。
③長效消炎是要素
長效消炎藥對母豬斷奶后子宮炎的影響
產后當天注射5%長效頭孢(易針康/益貞凈)18 ml。
7、優化母豬產后母豬飼喂流程
固定產后飼喂料筒刻度,產后嚴格按照步步高飼喂模式提高產房母豬哺乳高峰期采食量,顯著提高斷奶母豬發情率、靜立比例和仔豬斷奶重。
8、優化仔豬護理保健流程
仔豬一體化操作(滴鼻、剪牙、斷尾、閹割、保健、補鐵、調欄)減少了抓豬次數,節省了人工,對生產成績又不影響,所以建議仔豬出生后24-72小時內進行仔豬一體化操作。
2023年樓房養豬的主要研究方向
1.樓房養豬就是高效養豬
①優化同期發情喂藥操作流程;②優化發情鑒定操作流程;③優化輸精操作流程;④優化膘情調整精準飼喂流程;⑤優化接產助產流程;⑥優化子宮炎控制流程;⑦優化母豬產后母豬飼喂流程;⑧優化仔豬護理保健流程。
2.效率和效益雙提高
①重點思考批次化生產不使用用藥物怎么樣提高同期發情率;②重點思考查情次數和時間對生產成績的影響;③重點思考輸精時間和次數對生產成績的影響;④重點思考母豬飼喂方式對生產成績的影響;⑤重點思考人員配置和績效考核對生產成績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