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規?;B豬改變了以往農民個體、單一、小規模的飼養模式。飼料的工化、母豬生產的工廠化和密集封閉的良好飼養環境是規?;B豬的三個主要特點。由于生態環境的變化,密集封閉的良好的環境,寄生蟲病已經成為規?;B豬的重要疾病之一,寄生蟲的嚴重感染可引起生長豬的消瘦、貧血、飼料報酬下降、流產,甚至死亡,寄生蟲病造成養豬業的直接經濟損失可達豬場直接產值的8%左右,我國每年因豬寄生蟲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數百億之巨。每年國內和全球用于控制寄生蟲病的藥物占獸藥銷量的30%~40%,從另一個方面也可以看到寄生蟲病在養殖業中的重要性。經過十多年來的努力和推廣應用,廣大專業養殖戶已經把對寄生蟲病的防治作提高到了日常管理和提高養豬業經濟效益的日程上來。一些主要用于規?;B豬的驅蟲藥物和各種防治方法也在市面流行。對此,我們結合我們的研究成果與大家交換一下規?;B豬寄生蟲病控制方法和藥物中的幾個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控制寄生蟲危害的基礎是什么?
寄生蟲流行病學調查主要包括對危害規?;B豬寄生蟲的主要蟲種和優勢蟲種、發育發展規律、與氣候變化的關系、與飼養環境變化的關系、甚至與社會的關系調查等。
在常規的飼養條件下,單一農戶養了一窩豬,寄生蟲病防治還上不了日程。進入規?;曫B后,相對密集封閉的飼養環境,良好的環境等都是有利于寄生蟲的繁殖傳播,交錯感染、重復感染使寄生蟲病對規?;B豬的危害性顯著增加,寄生蟲病的防治工作已經成為規?;B豬生產程序和確保經濟效益的主要內容之一。
當然,生態環境的變化,使一些生物源性的寄生蟲病對規?;B豬危害性顯著減少。一些土源性寄生蟲已經逐漸成為危害規?;B豬的優勢蟲種。豬疥螨、豬蛔蟲、豬鞭蟲、蘭氏類圓線蟲、食道口線蟲和艾美爾球蟲等幾種寄生蟲是危害規?;B豬的寄生蟲蟲種。但是,不同的地區和飼養方式條件下就不一定相同,如在海南省豬蛔蟲的感染率就很低。
規?;B豬寄生蟲的控制工作主要是采用藥物治療等方法將這些寄生蟲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不對養豬生產產生影響。
2、規?;B殖寄生蟲病控制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寄生蟲的控制和病毒、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由所不同。“帶蟲免疫”、“自愈”和“成熟前驅蟲”是我們始終遵守的原則。在控制規?;B豬寄生蟲病時過分強調對體內外寄生蟲的“凈化”,驅蟲不適時機或采用一年兩次的驅蟲模式都是不可取的,有時方法不當,實施時機不當,不僅不會減少寄生蟲病的危害,反而會擴大污染,嚴重影響養豬的經濟效益。
3、規?;B豬控制寄生蟲病藥物和劑型應該如何選擇?
目前國內用于控制規?;B殖寄生蟲病的藥物常將咪唑類藥物(如阿苯噠唑、芬苯噠唑、奧芬噠唑、丙氧咪唑等)和伊維菌素等大環內酯類藥物混合使用。它們的結合對驅除規?;B豬的豬疥螨、豬蛔蟲、豬鞭蟲、蘭氏類圓線蟲、食道口線蟲等幾種寄生蟲的成蟲和幼蟲的效果都很確實。
藥物的投給方式可以充分利用規?;B殖的顯著特點之一“飼料生產的工業化”,將藥物按一定比例添加,利用工業化條件,攪拌均勻后使用。據我們調查,這些藥物制劑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藥物中咪唑類藥物或伊維菌素含量過大或過??;
(2)藥物中咪唑類藥物和伊維菌素的配比不合理,至少不優化;
(3)國內抗寄生蟲原料藥物“真正質量”的不合格;
(4)為了強調藥物功能的多樣性,不合條例機理或任意猜想式地添加了一些藥物,如為了防治豬球蟲添加了地克株利;為了達到控制豬舍蚊蠅目的,又添加了環丙胺嗪等。藥物可以達到治病目的,同時也會對動物機體產生一定的毒害作用,特別是任意或不合理添加藥物,反而會影響豬只的繁殖、生長和生產的經濟效益。
4、規?;i場如何選擇控制寄生蟲病的時機?
目前國內提倡的畜禽驅蟲方式大都與常規的疫苗防疫同步,即“一年二次”。我們覺得隨著飼養模式的改變,“一年二次”驅蟲的選擇不管在規?;B殖或散養方式中不可提倡。
寄生蟲作為地球上的一個生物物種,同樣存在在自然界被“消滅”和頑強“生存”的一對矛盾,盡管寄生蟲相對其它生物物種十分脆弱,但是它可以通過驚人的繁殖力、簡單的生活史和卵殼(鞘膜)對外界的頑強的抵抗力,使得它們在地球這個大環境中生存進化。當寄生蟲接到一個要從動物機體被清除的“信息”后,它們就會超常數量地排出蟲卵,以保存它們在自然界生存的地位,特別是成熟了的寄生蟲,它們具有極強的繁殖力,超常排出的成熟蟲卵又會造成對其它動物的危害。只有當蟲體沒有達到成熟和具備排出可以孵化的成熟蟲卵時驅蟲,這時的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驅殺。“成熟前驅蟲”的意義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其實這也不難做到,對一個規?;i場實施寄生蟲病防治計劃的前期必須安排1.5~2個月實施一次驅蟲,使排出的蟲卵不能成熟、缺少再感染力。盡管密度大了一些,但是效果,特別是對整個計劃的實施效果確實。
“規?;B豬的母豬生產工廠化”特點可以被利用提高養豬寄生蟲病防治效果和減少藥物、人力的消耗。利用“全進全出”的生產流程,優化我們的防治計劃。在母豬分娩前28天,進行驅蟲后進入消毒干凈的分娩舍,為將出生的仔豬準備一個相對干凈的外部環境,這樣對1頭母豬實施的效果等于對一窩近20頭仔豬的結果;在仔豬斷奶后進行驅蟲后再進入消毒干凈的育肥舍,可以第二次創造相對干凈的外部環境,這樣1頭20千克左右豬的效果與1頭200千克體重豬的結果是相同的。這就是“事半功倍”的實例。
5、如何防范抗寄生蟲藥物引起的產仔率下降?
阿苯噠唑等苯丙咪唑類藥物可以影響DNA的合成,對線蟲、吸蟲和絳蟲的幼蟲和成蟲都有高度殺滅作用,同時對蟲卵的孵化有抑制作用。大白鼠的LD50為8OO毫克/千克,犬等LD50為4OO毫克/千克,但是當藥物濃度達到30毫克/千克時對公畜的精子和母畜的卵子就有傷害和致畸作用,從而可以減少母畜的產子率。
對市場上的抗寄生蟲藥物進行調研時,我們發現了不少用于規?;B豬寄生蟲病控制藥物存在一個通病,為了片面追求驅蟲效果,其中采用的苯丙咪唑類藥物,用法不規范,用量不規范,有的使用劑量增大了6~10倍。苯丙咪唑類藥物是一把雙刃劍,對寄生蟲蟲卵孵化有抑制作用,同樣對母豬的胚胎和公豬的精子也有一定的殺傷作用。有人做過藥效跟蹤試驗,發現某一驅蟲藥物使用后,公豬的精子存活率可以下降5%,以此推算,母豬的胚胎的損傷同樣也不會小于5%,這樣可導致產仔率下降應該在25%。這是一個很大的隱性損失。在中國養豬業每減少1個百分點,就等于少養豬1000多萬頭,也就是少產豬肉70多萬噸。
6、如何對環境中的寄生蟲“消毒”?
環境中的寄生蟲和寄生蟲蟲卵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感染源,可以講至今還沒有一種抗寄生蟲藥物有著真正意義上的“殺滅”蟲卵的作用。因此,我們除了對糞便和排泄物等采用堆積高溫發酵殺滅外,可以采用“守株待兔”的策略控制環境中的寄生蟲和寄生蟲蟲卵的危害,對環境和用具噴灑有機磷、氯菊酯和阿維菌素溶液等(當然緩釋的效果更佳),當幼蟲孵化出殼后遇到這些藥物就會死亡。為什么飼料中的藥物要連續添加一段時間,或者動物驅蟲藥物經常要采用緩釋劑形式,也是這個道理。
7、如何解決對不同生長階段豬只的藥物添加量問題?
抗寄生蟲藥物的劑量一般都是按體重來計算,但是同樣體重的豬在不同飼養階段的采食量是不同的,如一頭母豬在空懷、懷孕和哺乳等三個階段,根據生產需要,它們的采食量顯著不同。因此藥物添加量按在每噸飼料中添加量計算的話需要一個校正系數。根據我們多年的經驗,一般可采用以下公式:仔豬、育肥豬︰泌乳母豬︰空懷母豬、公豬=l︰1~2︰2~3,以確保驅蟲效果。
8、如何通過控制“外來”寄生蟲來保障、鞏固防治效果?
寄生蟲病對規?;B豬盡管危害嚴重,我們可以通過流行病學調查、藥物及藥物劑的篩選和研制、充分利用規?;B豬的分品種飼養和全進全出的生產流程,貫徹“成熟前驅蟲的優化方案”是比較容易得到控制的。難度比較大的是要長期有效控制寄生蟲對規?;B豬的危害和鞏固已經取得的成果。常話說“籬笆扎得緊,野狗鉆不進”,如何有效控制引進的豬的寄生蟲病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必須做好對不同飼養區域換交或新引進的豬在混群前進行有效驅蟲,新的寄生蟲就“鉆”不進來了。
9、如何有效控制豬舍中的蚊蠅?
豬舍中大量的蚊蠅不但騷擾豬的生長發育,而且是許多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病的傳播者。
目前可以采用有機磷、氯菊酯和阿維菌素等溶液噴灑,也有在飼料中添加環丙氨嗪等來控制的。我們正在研究用環保、綠色和無污染概念的生物技術進行蚊蠅有害控制的研究,包括昆蟲保幼激素抑制劑、HMG-CoA等,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也正在研究通過對在豬舍中捕捉到的飽血蚊子的檢測,進行豬病的監測和預報。
10、如何有效控制豬的球蟲???
最近也有一些廠家在介紹用妥曲珠利對7日齡仔豬治療豬球蟲病的效果。但是寄生在豬的球蟲主要是等孢子球蟲和蒂氏球蟲,而且帶蟲現象是很普遍的。眾所周知,抗球蟲藥物對球蟲的殺滅作用主要在裂殖子階段,而對卵囊沒有效果,理論上球蟲是不能通過胎盤感染胎兒的,仔豬也不一定在出生后的7天內就感染球蟲,球蟲生活周期一般為7天,出生后7天腸道內的球蟲是哪個階段?我們也曾對一些進口種豬進行過檢查,發現有向豬每克糞便中卵曩數(OPG)達到140,000,甚至34,000,000,也沒有見到腹瀉??赡苁歉腥矩i球蟲的蟲種問題。這個問題有待于我們研究。
11、豬的“附紅細胞體病”如何有效控制?
國內養豬業一度被“豬附紅細胞體病”所粘附,國內的獸藥市場也一度“全國山河一片紅”,報道豬的附紅細胞體的感染率從30%~40%,到70%~80%,甚至有的是100%。
附紅細胞體的生物學定位在一段長時間內有爭論較大,目前逐漸向支原體(霉形體)方面靠近,應該講土霉素、金霉素等大環內酯類藥物對其有效。關鍵是如何對它的準確診斷。目前通常是進行采用的是血液涂片的直接鏡檢,附紅細胞體病與邊緣無漿體(邊蟲)、瑟氏泰勻焦蟲病顯微鏡下很容易被混淆,臨床癥狀也很相似,如果采用PCR等先進的生物技術診斷濾出率就不那么高了。
最新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