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中會發現有的豬只打針部位易長包,分析原因我們都知道是打針沒打好,但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危害?怎么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
圖片1 給豬打針
看到上面這張圖片,大家肯定非常震驚,這么大的包?它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危害?怎么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需要反思!
打針膿包的形成原因:
圖片2 豬皮膚層結構圖
如上圖所示,豬的皮膚層分為表皮、真皮、皮下脂肪層、肌肉層。肌肉注射,顧名思義,是指注射液需要打到肌肉層。因為肌肉內富含毛細血管和組織液,可以將注射進肌肉中的液體通過體液交換循環帶到機體各部,即所謂的吸收。如果針頭不能穿透脂肪層,注射液體就會稽留在脂肪組織中。脂肪組織中血管和體液很少,細胞排列縝密,不象肌纖維那樣有伸縮縫隙,所以頸部就會出現腫包。
一般藥物水劑多為酸、堿、鹽等化學物質,不但有刺激性還有腐蝕性,長期稽留在脂肪層中就會對周圍的脂肪組織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而形成囊腫。
所以在生產中我們會發現,50千克以下的豬卻很少出現皮膚膿包的情況。因為50千克以下的豬皮下脂肪比較薄,即使仔豬用的9號小針頭也能或多或少的穿透脂肪層進入肌肉層。
錯誤的注射方法的影響
脂肪層中由于缺乏組織液,像巨噬細胞這樣的免疫物質也相對較少,在注射過程中,針頭或多或少都會帶入少量細菌,在脂肪中繁殖后就會造成全身感染。在豬頸部形成巨大的膿包,影響肉豬的胴體質量,對于種豬來講,頸部肌肉是進行疫苗注射的常用位置,如果頸部肌肉保護不好,將直接影響種豬的免疫效果,后患無窮??梢娊o豬打針這個小事其實并不小。
正確的打針操作該怎么做?
1、選擇合適的針頭
表1 按體重選擇針頭規格
超前免疫選9號針頭,仔豬注射鐵劑選7號針頭。
表2 按日齡選擇針頭規格
針頭長度要求:
基礎公母豬使用16號針頭,長度必須在38毫米以上(公豬≤1.5歲,可用16x38毫米金屬針頭;公豬≥1.5歲,45毫米;后備母豬的標準為35~40毫米;經產母豬至少38毫米)。仔豬≤25千克,一般長度在25毫米以下;育肥豬25~110千克,長度必須在25毫米以上。
皮下注射:12x20~25毫米。
2、正確的注射方法
在這里主要向大家介紹成年種豬即體重在150千克以上的豬如何正確注射。150千克的豬,頸部脂肪一般在25~50毫米之間,所以給大豬打針,位置是關鍵,如圖3所示。
圖片3 豬頭部的切面圖
這是豬頭部的切面圖以及針頭的照片。大家注意豬的右耳根和肌肉的位置會發現,右耳根上部的水平線和右耳根下部水平線之間恰是肌肉最豐富的區域,這就給我們找到了打針的橫向坐標。那么縱向坐標呢,如下圖:
圖片4 豬打針部位縱向坐標
對于100千克以上的成年豬,一般是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并攏,食指外側(這才是正確位置)的豎向區域就是正確的打針位置。
圖片5 豬頸部注射部位模式圖
圖片6 皮膚表面注射部位
圖片7 肌肉注射部位(可見藥物的注射進肌肉內深度)
圖片8 肩膀前注射(錯誤的注射部位)
圖片9 注射部位過高(錯誤的注射部位)
圖片10 正確部位注射深度(選擇正確的針頭號,可達到注射效果,液體進入肌肉層)
圖片11 錯誤部位注射深度(注射部位不當,液體在肌肉層表面)
其實打針是一項簡單而頻繁的工作,只有充分掌握了正確的肌肉注射的技術才能打好針,保證藥物的有效吸收和疫苗的免疫效果。
注意:注射出問題,有可能是針頭質量問題,劣質針頭針管脆軟,容易彎曲折斷;針尖易鈍化外翻,要么扎不進、深度不夠、形成倒鉤,導致注射不到位,傷口擴大。
最新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