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舍密度就是豬舍內每頭豬所占的豬舍面積,很多養殖戶對這方面不重視,結果導致圈舍里不太平,而且還影響到豬群的正常發育,那么圈舍密度對豬群都有哪些影響呢?豬舍里圈舍密度多大才比較合適呢?下面就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
1.圈舍密度對豬群的影響
圈舍密度過小,意思就是一個圈舍里養的豬數量比較少,那圈舍的利用率就被大大降低了,太浪費了,而且也會導致圈舍溫度低。
而且養的豬少了,那豬采食的時候就不會競爭了,吃食的時候就會松懈,飼料就會有很多浪費的
不過要是圈舍密度太大了,圈舍里烏泱泱都是豬,競爭就會太激烈,就會有強壯的豬欺負弱小的豬,而且豬群也容易打架,休息時間減少,圈舍內衛生污染情況也很嚴重,使豬群經常產生應激反應,這不僅影響到豬群的正常發育,還會導致豬體內水分流失加快,導致豬肉品質下降。
當然豬應激這個問題,就算飼養密度不那么大,平時也會經常發生的,這就需要我們給豬群提供安靜舒適的生活環境,平常多提供干凈的飲用水,并在飲水中添加:多維太保,增強豬群抵抗力和免疫力,提高抗應激能力;此外也要保證圈舍清潔,不僅要經常打掃衛生,還要定期使用:非克太保,給圈舍徹底消毒殺菌,消滅細菌真菌、衣原體、口蹄疫等各種病菌。
2.圈舍密度多大合適
那么一個圈舍里,飼養豬的密度多大才合適呢?這個不能一年四季都一個樣,而是要根據不同的季節來調整,夏天需要散熱,所以密度不能那么大,要不然大熱的天,豬全都貼在一起,會加劇悶熱程度,而冬天寒冷,密度大一點,豬群擠在一起可以取暖。
所以正常情況下,每頭斷奶仔豬要有0.3平方米的空間,而保育豬則是每頭0.8平方米,育肥豬的活動空間則是每頭0.8—1.2平方米,而200斤以上的育肥豬最好是2平方米的活動空間,哺乳母豬則是每頭3.3平方米,哺乳母豬的活動空間要相對大一些,這樣不僅方便運動,也能防止懷孕的時候被碰到磕到,要是養的有種公豬,那每頭種公豬的活動空間則是2平方米。
而在夏季和冬季,就要根據天氣情況來做出相對的調整。
最新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