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以來,生豬價格突然呈現快速下跌趨勢。
這一走勢讓人頗有些意外。今年10月以來,我國生豬價格迎來一波上漲趨勢。國家發改委于10月中旬發布豬肉價格過度上漲一級預警,11月中旬剛回落至二級預警。
按照正常“豬周期”,生豬價格通常會在高位波動一段時間,且隨著元旦春節消費旺季到來,豬肉價格通常應該走高。但當前這種“垂直下跌”的局面,是不是有些“離奇”?
豬價為什么下跌?
縱觀全年,2022年的生豬價格表現出“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特征,“強反轉”與“弱消費”并存,歸根結底在于階段性供需錯配。
因前期能繁母豬產能去化效果兌現,新一輪生豬上行周期開啟,二季度末豬價已較一季度底部反彈超60%。進入三季度后,生豬價格快速上漲,環比上漲40%,10月中旬生豬均價達到28.3元/公斤,自繁自養頭均盈利已處于歷史周期中的較高水平。
而近期生豬價格出現過快下跌,主要是受豬肉消費較往年偏弱、年底生豬供應增加等因素影響。按照有關專家的解釋,近期下跌20%-30%是產能原因,70%的原因在于產業過度樂觀時集體壓欄,二次育肥供應。此外,近一兩個月需求比往年低20%左右。具體來看:
需求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后,餐飲和集團的消費不升反降,患者在家飲食清淡,導致豬肉消費銳減;此外,南方腌臘縮水近三成,殺年豬需求尚未到來,當地屠宰量、生豬外調量明顯下降。
供給方面,豬企月報顯示出欄節奏加快。11月中金樣本豬企出欄量平均同比/環比+47.4%/+9.1%。1-11月累計出欄平均同比+33.1%,其中多數豬企完成全年指引80%以上。
另一方面,出欄均重普遍提高。據涌益咨詢,12月15日商品豬出欄體重環比-0.72千克,表明此前積壓的大豬正流向市場。中金認為,由于當前養殖盈利較好,豬企除降低仔豬出欄比例,亦適當提高商品豬出欄體重。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前期壓欄、二次育肥的出欄沖擊是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據測算,國慶前后壓欄、二次育肥的占比在10%左右,最近這些多出來10%的豬不得不出欄了,大肥豬上市對價格是一個很大沖擊。12月初,豬價未出現養殖戶期盼的上漲,恐慌出欄導致價格踩踏效應放大。
還會繼續下跌嗎?
12月21日消息,針對近期國內生豬價格過快下跌等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組織召開視頻會議,聽取業內專家和部分市場機構意見,研究做好市場保供穩價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高度重視生豬市場保供穩價工作,將繼續緊盯市場供需和價格動態,必要時采取收儲等儲備調節措施,促進生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
天風證券農業分析師指出,近期豬價超預期回落,部分養殖已現虧損,估計會加速出欄、削弱二育情緒、延緩行業補欄進度或階段性去化。
而根據新京報的記者采訪,目前養殖端出欄情緒有所分化,有的養殖戶因為已經跌出成本線了,不打算現在出欄;有些養豬戶則寧愿盡快脫手,少虧損一些。
朱增勇認為,養殖端出欄情緒有所分化的現象,有利于錯開出欄高峰期,避免豬價踩踏效應放大。他預計,豬價繼續下跌可能性較小,元旦和春節前可能還會呈現溫和季節性反彈。
東興證券認為,下半年以來行業實際補欄情緒并不積極,并且隨著11月以來豬價持續下滑,補欄有望提前終止并再次開啟去化。在實際補欄偏弱+疫后消費反彈的雙重作用下,明年豬價仍有望持續保持相對景氣。
中金分析師認為,鑒于近期豬價已經回調,從基本面看,預計春節前豬價呈現震蕩態勢,以穩為主。
2023能否開個好頭?
在二育基本出凈、規模場停止增量及需求緩慢恢復的情況下,元旦行情能否重啟漲勢,為2023年開個好頭?
目前南方多個市場二次育肥余量已十分有限,據統計華南二次育肥已出欄85%-90%,云貴川渝及兩湖等地亦剩余有限,故元旦前后不存在大量牛豬沖擊市場情況,同時冬至過后因豬價跌破成本線,規模場普遍有減重、縮量操作,元旦前后預計趨勢不變,故供給端來看,對行情相對利好。
上海鋼聯監測樣本屠宰企業日度屠宰量
而雖腌臘情況不盡如人意,但隨著第一輪感染高峰期過后,居民外出消費及其他類型消費勢必有所增加,且工廠、學校提前放假也將間接帶動元旦期間的家庭消費,故需求端來看也對行情相對利好。
另外,從目前市場情緒看,經歷成本線價格以后,市場迫切希望豬價重回盈虧線以上,在元旦備貨及春節消費剛需預期下,抬價現象或不在少數,故情緒端也將對行情有所利好。故綜合以上,元旦前后豬價多保持上漲態勢為主。
財通證券維持對2023年生豬養殖行業判斷:供給恢復緩慢,需求向上空間大,生產效率改善下成本具備下行空間,預計行業有望持續維持在較高盈利水平,當前生豬養殖板塊已具備中長期配置價值。(綜合我的鋼鐵網、智通財經app)
專欄作者
最新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