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產后體力消耗過多,導致身體虛弱、免疫力下降。母豬因為產仔的需要,子宮頸要張開,這就給了環境中葡萄球菌、鏈球菌、綠膿桿菌等創造了條件,讓它們有了進入母豬子宮內部繁殖的可乘之機,造成母豬產道的感染。得了子宮炎的母豬斷奶后發情期錯后或者不發情,受精卵著床成功率低,返情率卻非常高,非生產的時間明顯增加,母豬生產的仔豬身體較弱,產后自愈能力低下。養殖戶在母豬生產的過程中應該提前做好預防護理,及時發現趁早進行治療,避免貽誤最佳治療時機,發展成為慢性和隱性子宮炎、化膿子宮炎,最后不得不做淘汰處理。母豬的子宮由子宮體、子宮頸和兩個子宮角組成,即為雙子宮角型子宮。子宮體短、長約5厘米,而子宮角長達90~150厘米。子宮頸是從陰道進入子宮的入口,長達10厘米以上。
從解剖來看,子宮壁從里到外分為三層,即內膜層、肌層和漿膜層。因此,子宮炎分為子宮內膜炎和子宮肌炎。通常情況下會采用高錳酸鉀或抗生素沖洗子宮,這種方式多用于牛羊子宮炎治療,因為母豬子宮角比較長,多彎曲褶皺,藥物灌注的時候是難以全部流出的,而且沖洗液還會破壞母豬子宮內的細菌平衡,很容易導致斷奶后母豬發情不正常。因此,母豬產后用80~100毫升中藥進行子宮灌注,不僅有助于子宮恢復,還能較徹底地排出惡露。
但是母豬的子宮長且彎曲褶皺較多,灌注藥物的時候只能到達子宮頸附近,這對子宮炎癥的防治作用還是比較有限的。對產后母豬輸液,既可以補充體力,又可以緩解分娩疲勞、疼痛,還可以緩解因嚴重缺水或電解質不平衡引起的水鹽代謝紊亂,但是靜脈注射抗生素代謝加快,藥物不能持續起效,就會造成輸完液不久致病菌接觸不到后續藥物,而持續繁殖。若輸液次數增加會加大豬場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執行起來難度較大。母豬產前產后的采食量低,單純在飼料中添加藥物,被母豬攝取的效果很差。
母豬產后消炎進行肌肉注射抗生素必須滿足的四個條件:
1.選用的抗生素一定要有針對性。特別是對母豬子宮炎致病菌的針對性要強,母豬子宮炎的致病菌主要以大腸桿菌、鏈球菌、綠膿桿菌、化膿棒狀桿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為主,革蘭氏陽性菌和厭氧菌也比較多。2.選用的抗生素藥效持續時間長。母豬產后的子宮頸口張開的持續時間約2~3天,一般的抗生素是需要多次給藥,長效制劑則是根據藥用時間給藥的。3.選用的抗生素穿透性一定要強。4.選用的抗生素沒有免疫抑制性?! ?/p>
常用抗生素優缺點對比:
1.頭孢類抗生素的殺菌能力很強,抗菌譜廣,但是很容易產生耐藥性,第三代頭孢菌素與第一代和第二代頭孢菌素類藥物相比,對革蘭氏菌的效果是減弱的。
2.青鏈霉素雖然成本低,但是穿透性很強,生殖系統藥物的分布存在不足。
3.林可霉素對厭氧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是抗菌譜比較窄,對革蘭氏陰性菌效果不佳,林可霉素與壯觀霉素配伍在飼料里添加,對母豬子宮炎有很好的防治功效。
4.恩諾沙星對鏈球菌和厭氧菌的功效較差。
5.四環素類藥物對變形桿菌和綠膿桿菌是沒有效果的。
6.土霉素屬于廣譜抑菌劑,應用十分廣泛,特別是對豬附紅細胞體和氣喘病的治療效果很好。但是土霉素與氟苯尼考、磺胺類藥物一樣對豬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性,是不適合用來防治母豬產后子宮炎的。
7.阿莫西林能到達青霉素不能到達的地方,如腦膜、皮膚、生殖系統等,對革蘭氏陽性菌(鏈球菌、葡萄球菌、梭菌、棒狀桿菌、梭桿菌、丹毒絲菌、放線菌、李斯德氏菌)和多種革蘭氏陰性菌(布魯氏菌、變形桿菌、巴斯德氏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嗜血桿菌)具有抑制滅殺的功效。阿莫西林沒有免疫抑制性,在防治母豬子宮炎的方面優勢明顯。但是阿莫西林對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不是很敏感。
8.國內有些豬場對阿莫西林已經產生耐藥性,選用之前保險起見先做藥敏試驗。常規的注射針劑一般都是一天兩次給藥,混懸液具有緩釋長效的特點,這樣可以減少工作量,減輕工作人員的負擔,但是成本過高,養殖戶可以酌情選擇?!?/p>
知識小課堂:
1.預防母豬產后子宮炎,定位欄的母豬糞便一天至少清理兩次。
2.人工授精的時候消毒工作一定要全面徹底,最大程度減少母豬產后人工助產?!?/p>
3.通過績效考核等制度提升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保證母豬產后護理的質量?!?/p>
4.母豬子宮炎癥的發病原因很多,每個豬場甚至每個豬圈都不盡相同,細菌學檢查和藥敏試驗不僅能夠明確病原體、篩選敏感藥物,對于治療的效果具有很好的提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