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在2020年湖南省飼料工業協會的年會上,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柳金雄介紹了目前非洲豬瘟疫苗的研發進展,以下為該報告的主要內容。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柳金雄研究員)
1 非瘟疫苗研發背景
2018年8月,非洲豬瘟從我國遼寧省首發疫情,并迅速擴散至全國。由于我國生豬存欄量大,中小規模養殖場比例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識薄弱,迫切需要安全有效的疫苗。
但非洲豬瘟的疫苗研發面臨著三大挑戰:
一、非瘟病毒結構龐大復雜,基因組超過180Kb,約編碼150余個潛在基因;
二、滅活或亞單位疫苗難以誘導產生中和抗體,無法提供有效保護,弱毒疫苗理論上更具可行性;
三、病毒只感染并致死豬和野豬,體外只能在豬原代巨噬細胞增值,無法通過傳代致弱途徑獲得安全有效弱毒疫苗。
所以,通過精準刪除毒力和免疫抑制基因,獲得安全有效弱毒疫苗,是目前可行的技術路線。
在試驗了多種疫苗構建方案后,最終成功篩選出了“7基因聯合缺失方案”作為候選弱毒疫苗,該疫苗不致死不致病SPF豬,遺傳穩定,體內連續傳代不返強,能給免疫豬在強毒致死攻擊下提供有效保護。
另外為了保證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達到了活疫苗的標準,利用了原代細胞培養生產工藝可大規模生產,質量可控。
在疫苗產品的中間試制方面,也制定了產品制造與檢驗規程及質量標準(草案)。
2 疫苗試驗情況
2019年12月19日,經農業農村部批準,弱毒疫苗在黑龍江黑河封閉試驗基地開展生物安全環境釋放實驗階段。實驗共入組育肥仔豬115頭,能繁母豬28頭,家雜野豬25頭,疫苗接種后觀察超過6個月。
試驗結果:疫苗對田間育肥豬、母豬及野豬安全。
2020年3月23日,經農業農村部批準,在黑龍江、河南和新疆三個封閉基地開展第一階段臨床試驗,先后入組約3000頭仔豬,4月6日啟動免疫免疫。
2020年8月20日,經農業農村部批準,在黑龍江省兩個封閉試驗基地先后入組3400頭育肥仔豬及200多頭懷孕母豬,自10月3日起先后注苗,開展田間環境下的生物安全生產性試驗。
據數據統計分析,3000頭豬之間沒有發現明顯的區別。采集的每一頭豬不同時間的血液,也沒有發現疫苗排毒和水平傳播。剖檢了將近400頭豬,僅在12頭豬的31份組織樣品,檢測到的低水平疫苗病毒核酸。得出的結論表明,疫苗在免疫以后,在豬體內呈低水平一過性復制,不會引起病理損傷,也沒有明顯的排毒或水平傳播。
2020年9月18日,在黑龍江、河北和湖北三個臨床試驗封閉基地開展第二階段臨床試驗,先后入組約11500頭,于10月3日啟動免疫接種。
3 科學嚴謹推進疫苗研究
2020年3月至今,共在黑龍江、河南、新疆、河北和湖北5省區,9個封閉試驗場地,在15000頭豬中開展了試驗,基本實現了既定目標。弱毒疫苗的安全性達到活疫苗應有的標準,能有效提供強毒攻擊保護,大規模生產工藝高效可行,作為公共產品具有成本經濟性。接下來將會科學嚴謹地、穩妥地推進疫苗的研究評價。
2020年9月10日,胡春華副總理去哈獸研考察表示,要高度重視、積極推進非洲豬瘟疫苗研發工作,堅持尊重科學規律,堅持時間服從質量,嚴格按照程序開展研發工作,確保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確保經得起科學和實踐檢驗,為生豬產業健康發展作出貢獻。
最新發布